當有位候選人表達婉拒時,而你想積極爭取時。你需要先評估這位候選人有多特別:
也許你會想,想必是面試表現不錯的候選人,才會通知錄取。當他婉拒時,則正式另一個好時機,從當初熱情消退,理性上揚,由後設性角度,重新思考這位選人表現如何。給彼此一個重新評估機會。
思考完這位候選人表現,如果同期有其他候選人,重新思考在這些候選人中等第如何,相較於其他候選人,他的差異點是什麼? 是剛好在同期候選人表現突出?或是只有他解出題目?或是只有他用新方法?重新回憶思考,他和其他人比較差異在哪,才讓他得以雀屏中選。
接著整合上述兩個問題答案,重新思考他的面試表現以及差異點,這位候選人有什麼不可取代性,且足以讓你相信,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,時機難得,一定要好好把握。是他的人格特質對於職務內容是萬中選一?或是他獨特技能組合剛好是公司急需人才?或是有數年特定產業經歷剛好是下個產品著陸點?重新將這位候選人,以不同視界觀察他的表現、文化契合度、人格特質或技能組合等等,以更寬廣面向思考,到底是具有什麼獨特性,讓你難以放手。
思考完以上這些問題,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,記得記錄下來。因為之後你將需要用來說服人資、用人主管、你的上級或是其他同仁,你將化身成說客說服求職者,也需要轉身成為經紀人,打通在公司內道路。
不過大部分情況,你只需要整理上述這些資訊,化為爭取動機,並和人資或行政單位討論,面試者婉拒理由是什麼,從理由去推敲面試者婉拒背後的原因需求為何,以及在公司制度框架下,可以給予到什麼程度。
主要原因需求可分成:
至於要怎麼發現婉拒原因,則仰賴面試時去探索求職者公司選擇因素,以及在聯繫時多問一些,必要時直接直球:「其他公司比較吸引你的點是薪水還是其他什麼部分呢?」
了解後,如果真的很喜歡此位候選人,可考慮在公司制度框架內,給予最大彈性。必要時可以適時表現誠意,例如表示會寫明在契約書內,或是在來信內保證,又或是找到職後主管背書。讓求職者足以相信,你不是空口說白話,是會確保承諾履行。
並且你心中要作個最壞打算,也許到任表現不如當初預期。 畢竟你僅能由面試中片段資訊,去推敲可能能力以及表現落點在哪,實際情況,只有到職後才知道。所以有可能到職後,和面試時判若兩人,表現讓你跌破眼鏡。如果你仍覺得一試,那就試試。
在面試官職涯,中意者不來屢見不鮮。有是一個月前敲定,結果到職前一日甩手不來;也有壓後到職日期,但實際上卻是去其他公司到職。各種狀況層出不窮。你可能會第一次遇見,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。 所以還是回到開頭說的,面試是雙向選擇過程,你在選擇誰能錄取,面試者也在選擇他要去哪裡。